八十年前的“五四”,为现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;八十年后的今天,面临世纪之交,学者们于4月26日在京聚会一堂,再次思考“五四”,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。
与会同志说,“五四”运动通常被看作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开端,今天看来,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根据在于它是中国第一次自觉的现代化运动,或者说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次自我意识的反思。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中国物质层面现代化的开始,戊戌变法是制度层面现代化的开始,“五四”运动则是中国精神—文化层面现代化的开始。
与会同志认为,“五四”运动的两大口号——“科学”与“民主”准确、鲜明地表达了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的主旨和基本精神。但其内涵非常丰富和复杂,我们不能单纯从字面上把“德先生”与“赛先生”理解为制度层面的民主与物质技术层面的科学。“五四”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不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、辛亥革命的简单递进,它实现了质的、认识上的飞跃。“五四”运动作为一场思想启蒙的运动,它要求一种世界观、人生观的现代化。没有思想—精神层面的现代化,中国的现代化无疑就缺少目的自觉性与内在的动力。
与会同志指出,“五四”运动既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,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。在与世界的交往、碰撞与融合过程中,“五四”运动所代表的科学与民主精神,为我们古老的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人们从习惯的制度和观念中解放出来,重新审视我们原有的文化、思想和制度,希望通过与世界接轨和迎头赶上的努力,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文化自强的发展道路。今天我们纪念“五四”,不能只满足于对“五四”所散发出来的悠远绵长的“文化魅力”的沉思和感叹,而应立足于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,建构当代中国现代化的主导性文化观念,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。
与会同志还就“五四”精神的哲学蕴含、“五四”科学文化精神的现代重建、“五四”与中国的现代化和“五四”精神的灵魂等,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。
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央党校哲学部举办。来自学术理论界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。